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在經驗塑造下的腦部發展

在經驗塑造下的腦部發展
第26分  解說大腦髓鞘的完全形成時機約在青少年期。
■ 講者: 台大解剖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李立仁教授






大腦的發育
早期經驗的發展
胚胎在第三週就已經分成三個胚層

最外的胚層逐漸發展
往下在發展成神經溝
再繼續凹陷,神經板凹陷處形成神經管
所有的中樞神經都是神經板
神經板會膨脹發育成前腦中腦後腦。(在三週之前已經有個雛形)
所以懷孕時最好是預期的情況下懷孕。

端腦:大腦皮層
間腦:視丘(感覺神經)
後腦:語言區域(較晚一歲以前)
前額葉:高級的認知功能區域,較晚(兩~三歲之間)

根據大腦形成的時間給予適當的經驗,錯過關鍵時期突觸形成的狀況逐漸下降,要去彌補較困難。剛出生的嬰兒應該給予多一點感覺經驗(觸覺;聽覺…)

人類大腦皮層上的縐摺,縐摺愈多,表面積愈大,大腦神經細胞數目愈多。
神經細胞的連結傳遞利用搭鷹架的方式(向蝸牛爬竿),神經細胞有很多突起,及隨要支配肌肉的神經細胞突起常到可達一公尺。

大腦細胞
(1)軸突(有觸手,有生長椎,會去找訊息):探路的方式會發現細胞外的蛋白質有鋪好路的路線吸引其長過去的分子,若也排斥性的東西(或訊息)會轉道,最後找到自己的目標,所以路上有很多化學的訊息指引帶領。
(2)樹突(接受訊息):樹突生長與樹的生長很相近,會與別的軸突相接觸。
(3)突觸:樹突會去找到軸突,產生突觸來連結兩個神經細胞。突觸會成熟變大形成一個香菇頭,會穩固(形成突觸的)與移除,所以不需要的會被移除。
這樣可以有效率的傳遞訊息。
(4)髓鞘:大腦的神經細胞是以電路方式傳遞,髓鞘包住軸突,避免漏電。可以很真實的傳遞訊息。
**髓鞘的形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初生時只有達到50%,最晚形成的地方就是前額葉,前額葉與做決定;社會行為;情緒控制有關,因為小孩髓鞘尚未形成,青少年其的髓鞘才會慢慢形成,大腦在形成,發育,會慢慢衝突,和生存有關的先發育,跟高功能情緒有關的比較晚發育。
大腦的發育:初生時10的11次方的產生。後來會慢慢移除。
海馬回:學習記憶,控制情緒每天都有神經細胞產生,較慢停止生長。

1~3歲過程中逐漸形成逐漸形成突觸,每秒形成200萬個突觸,有的會被穩固,有的會被移除『用盡退廢』,刺激多的會被保留,刺激少的會被移除。
青少年有些突觸被移除,幾乎有一半,青少年是移除突觸的高峰…
字必正小孩突觸特別多,移除的時後比較少,樹突太多。
精神分裂的人,移除突觸太多,二十歲左右發病最多。
阿資海默老年樹突集很快被移除,所以會受到影響。

形成、穩固、移除就是神經的可塑性,大腦皮層的認知功能可塑性較高,嬰孩幼兒可塑性最高。錯過關鍵期彌補比較困難,當年在羅馬尼亞從共產黨政全脫離之後,很多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孩,沒有給予感官刺激,發展都受到影響,欲晚被領養發展愈差。愈早領養愈好。

早期經驗的影響
觸覺:胎兒五個月大腦的體感覺皮層開始才會會接受到體表來的訊息。七個月可以知道痛,觸覺是所有感覺最早發育,初生後嬰兒喜歡被觸摸,觸覺經驗會影響日後的情緒發展。小猴會找觸感好的媽媽,不一定有奶。
若觸覺未建立好,長大後會有攻擊自閉的情況發生。

聽覺:五個月大會對聽覺有反應,可以分辨心跳音樂大人心跳的聲音,但對於電視聽來的幫助不大。初生後媽媽常對嬰兒說話,當孩子兩歲時比起同年齡小孩多會好幾百個單字。要面對面說話。

不該有而有:
母體有壓力會造成孩子DNA的表達
DNA序列沒有改變,環境會影響DNA的痕跡,表達的方法,壓力會影響隔代。例如給老鼠小壓力,初生後的小老鼠會產生去雄化,捉後尾巴會掙扎的時間變少,肛門及生殖器官的距離變小。家暴的小孩腦室變大,表示大腦變小,皮層及灰質空間變小。

該有而沒有:
該有的蛋白質,維他命、葉酸,缺鐵會失智。
沒幽感官次機會受到影響,把老鼠臉上鬍鬚的毛剪掉,連續剪幾天,發現感覺神經變差死後再解剖,發現感覺皮層長出許多奇奇怪怪的突觸(香菇頭)。好像比較多,該移除的沒有移除,並不代表有功能。這些老鼠有過動即與其他人互動都有問題。
英國對未來20年國家社會的心智資產。
國家要發展,要注意將資本投資在心智功能上。壓力會將一個人的資本往下壓,有些上生的時期,比較好的父母照顧環境經驗,大腦鍛鍊最好的方式就是在0-3歲可以把一個人的心智資本提高。所以要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有計畫的懷孕。生了孩子要多哺乳,一直兩歲最佳。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讓突觸發育可以專注在學習上,給孩子豐富的感官及環境經驗。要有同儕關係,喜樂的心是良藥。